欢迎访问临沂双丰密封件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ADVICE LINE

15615590938

— 新闻资讯 —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全国免费客服电话 15615590938
临沂双丰密封件科技有限公司

邮箱:376224858@qq.com

手机:15863968271

电话:15615590938

地址: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涝坡镇双丰工业园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资讯 > 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年度盘点:2017年橡塑行业六大谣言

发布时间:2017-12-27 人气:820

一、塑料紫菜   

   谣言——网上热传一则视频,视频中的女士从一包买来的“紫菜”中取出几块泡在水里,说闻到一股腥臭味,而且拉拽不开,吃的时候嚼不碎,因此得出结论:该紫菜是废旧黑塑料袋做的。   真相——紫菜产业专家表示,紫菜本身就很有韧性,有的比塑料袋还好。北京市食品安全监控和风险评估中心在实验室对紫菜和塑料进行了鉴别,认为塑料薄膜做紫菜不靠谱。目前市面上出售的都是干紫菜,烘烤制作干紫菜要经过200℃至300℃的高温,塑料不可能承受这种高温。另外,紫菜富含蛋白质,烧过有烧焦蛋白质气味,明显不同于塑料袋。   

二、塑料大米   

  谣言——网上热传一则视频:一个年轻人把一些塑料扔进机器内,通过一系列工序,机器的另一头就生产出一堆类似大米的东西。视频一出,顿时在微信群里炸开了锅,黑心大米传遍大江南北。   真相——经记者核实得知,这是一条移花接木的谣言。视频中呈现的内容是真实的,只不过从机器中产出来的白花花的看起来像大米的小颗粒,根本就不是大米,而是塑料造粒,也就是把塑料还原成颗粒状,便于再次加工。   

三、塑料容器装蜂蜜有毒   

  谣言——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的木下森太郎就曾提出,使用塑胶瓶盛装蜂胶“比较不理想”,因为塑胶的原料是合成树脂、聚乙烯、氯化乙烯、醋酸乙烯等,会和蜂胶的化学成分起作用而使本质改变。

真相——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了实验研究,他们曾经对较长时间用塑料桶和塑料瓶包装的蜂胶产品委托中国予防医学科学院等单位分别进行过毒理和稳定性试验,其结果为无毒级,产品成分的理化性质稳定。由此可见,塑料包装并未对蜂胶产品产生毒副作用的影响。经查阅有关国家、行业对药品、食品、保健食品包装的标准,均未见有不准使用塑料瓶包装的规定。需要提醒的是,选择塑料包装,一定要选择用于食品、药品包装的PVC等材料制成的塑料瓶,需要在进货前确认。   

四、橡胶面条   

  谣言——网络和微信朋友圈上热传一段“面条被水洗后出现一团‘胶’”的视频,进而得出结论,面条里面掺有橡胶成分,不能食用。   真相——“面条洗出胶不能吃”是谣言,所谓的“胶”其实就是面筋。面筋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营养丰富。多位食品专家对此进行了专业解释。科信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钟凯指出,小麦面粉及小麦面粉制品如面条、面片、饺子皮等,在用水洗时,淀粉和水溶性成分就会离开,剩下具有黏性、延伸性且不溶于水的东西就是面筋。小麦面粉等级越高,要求的面筋含量也越高。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中国农业科学院魏益民教授介绍,小麦面粉通过和面、醒面、压延、切面、干燥、切割、包装等工艺过程,制成挂面后,面粉的组成成分一般没有发生变化,面筋依然存在。一般来说,挂面中的湿面筋含量越高,应该是质量越好。   湖南省食品质量安全技术协会理事长杨代明指出,日常食用的凉皮就是通过洗面筋的方法制作出来的。有人看到面制品泡在水里一段时间之后出现不溶于水的胶状物质,就误以为是食用胶,其实这是谣言。

五、皮皮虾被注胶   

  谣言——网上曾疯传一则视频,视频里,一名女子剥开桌上一盘煮熟的皮皮虾,掏出或白或黄的胶状体。该女子称,这是早上在市场买来的皮皮虾,虾肉里都被黑心商贩注入胶水增重,“每个里面都有,这皮皮虾可千万别去吃了。”一时间,吓得不少吃货推开了桌前的虾肉。   真相——4月22日,记者咨询了成都农科院水产所综合科科长魏文燕,魏科长指出,视频里剥出的胶状物,并非是“人为注胶”,而是皮皮虾的生殖腺,也称虾黄、虾膏。皮皮虾的正式名为虾蛄,在我国沿海一带均有大量出产,成都还没有集中型的人工养殖。而作为餐桌上的“网红”海鲜,它的名称还有琵琶虾、富贵虾、爬爬虾等。大部分水产、海产,不管是人工养殖还是自然生长,都不会采取人工注水、注胶的,一旦注入,很快就会死亡,水产、海产卖的是鲜活感,不管是养殖户还是商贩,又怎会做亏本的事?   

六、糕点含致癌橡胶鞋底原料   

  谣言—— 一则关于面粉 “增筋剂” 的报道再次被报道出来。报道称:“某咖啡连锁店承认在中国所售糕点含致癌橡胶鞋底原料……目前英国、欧盟、澳洲已禁用!”   真相——食品与营养信息交流中心科学技术部主任阮光锋发文称,偶氮甲酰胺是一种食品添加剂,用于面粉的漂白和氧化,常作为面粉増筋剂使用。从全世界对偶氮甲酰胺的安全评估来看,偶氮甲酰胺安全性其实很好,并不会使人得癌症。偶氮甲酰胺的降解物也没有致癌性。   提醒   网络谣言历来数不胜数,当我们看到网络中真假难辨的信息时,应该多查证科普资料,多请教专业人士,多关注权威媒体声音,而不要轻易相信谣言,甚至跟风传播,那样只会对助长传播谣言者的气焰,扰乱整个市场秩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相关推荐